她将花小心收进衣袋,牵起小女孩的手:“你愿意跟我一起许个愿吗?”
“嗯!”
她们并肩走到碑前,其余孩子也陆续抵达,安静地围成一圈。灯笼连成一条温暖的环,将山顶照得如同白昼。
林知遥仰头望向星空,轻声说:“我们许愿吧??愿那些没能说完的话,能在梦里继续讲下去;愿那些被遗忘的名字,重新有人提起;愿每一场告别,都不是永别。”
孩子们齐声应和,声音清脆如铃。
就在这一刻,梦启树苗的根部忽然泛起微光。泥土裂开一道细缝,那本被埋下的日记本竟缓缓升起,封面自动翻开,一页页翻动,最终停在某一页。
上面写着:
>“第七扇门,不在南极,不在井底,不在任何物理坐标。它存在于‘相信’本身。当你不再怀疑一个人能穿越生死来见你,门就开了。
>我等你推门进来。
>??阿原”
林知遥呼吸一滞。
她终于明白了。
所谓的“门”,从来不是机械构造,也不是能量通道,而是**人心深处那一瞬间的全然信任**。当千万人同时相信“逝者可归”,梦河便有了具象化的支点,意识便能逆流而上。
这才是阿原真正留下的钥匙。
她转身面向孩子们,声音温柔而坚定:“你们每个人,都是守门人。”
消息传回联合国仅两小时,“梦河守护联盟”紧急召开全球连线会议。林知遥通过全息投影出现在主会场中央,身后是南岭山顶的夜景与那棵发光的梦启树苗。
“我们误解了‘守门人计划’的本质。”她说,“它不是为了封锁死亡,而是为了让生者学会如何与逝者对话。现在,我们必须启动‘第七协议’。”
“第七协议?”莫兰博士皱眉,“归言录没有这项授权。”
“因为它还没被写进去。”林知遥微笑,“但我现在要补上它。内容只有一条:允许每位用户在深度睡眠状态下,主动申请一次‘双向梦境接引’,由系统引导其与特定逝者进行不超过十分钟的情感交流。”
会场哗然。
“这太危险!”一名欧洲代表起身反对,“我们无法控制信息真实性,也无法评估心理影响!如果有人借此逃避现实怎么办?”
“那就让他们逃一次。”林知遥平静回应,“然后看看他们醒来后,是不是反而更想活下去。”
她顿了顿,目光扫过全场:“你们还记得三天前那场全球共振吗?八百多万人同时‘看见’了亲人。其中97%的人在事后情绪显著改善,抑郁指数下降42%,创伤后应激障碍缓解率提升至68%。这不是数据,是活生生的人重新学会了呼吸。”
会议室陷入沉默。
最终,投票通过。
“第七协议”正式载入《梦河宪章》附录,编号Δ-7。
当晚午夜,系统开放首批十万名额申请。不到十分钟,全部约满。
林知遥回到书房,打开私人终端,输入自己的身份密钥,准备进行首次测试。
但她没有选择母亲,也没有选择童年玩伴,而是敲下了那个名字:
>**阿原**。
屏幕闪烁片刻,弹出提示:
>【目标意识定位中……】
>【匹配度:99。8%】
>【连接条件检测:需完成‘信任验证’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