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年前,他曾亲手处死自己的亲弟??那位曾参与九子夺嫡的八皇子。罪名是勾结玄胤会,意图重启阵法。临刑前,八皇子仰天大笑:“你以为杀了我就能平息龙怒?你错了!真正该杀的,是你心中的贪欲!”
那时他不信。
如今,看着这龟甲上的字,他忽然觉得胸口一阵剧痛,仿佛有无数铜丝从心脏蔓延而出。
“传旨。”他咬牙道,“赦免所有因《逆鳞录》获罪之人。即日起,开放兰台秘阁,允许民间学者查阅相关典籍。另,派使者前往青城山,请那位少年……赵念,入京讲学。”
老臣愕然:“陛下,此举恐引风波啊!”
“风波本就躲不过。”皇帝冷笑,“与其让恐惧滋生邪念,不如让光明照进黑暗。若真有‘心灯’,那就让它亮起来吧。”
***
又过了三个月,春寒料峭。
赵念终于出现在长安街头。
他不再是当年那个满脸倔强的盲眼少年,而是一位清瘦青年,身穿粗麻长衫,肩扛竹杖,杖头挂着一盏琉璃灯??灯焰幽蓝,却不灼人,反倒透着温润气息。据说,那灯芯是以昆仑墟废墟中拾得的白莲蕊制成,唯有“心灯”持者才能点燃。
他没有住进官邸,而是径直走向城南一处贫民巷,在一间破庙里住了下来。每日清晨,他便坐在门前石阶上,教孩子们读书写字。教材仍是《千字文》,但他讲解的方式与众不同。
“天地玄黄,为何排在首位?”他问。
一个孩童答:“因为这是开头。”
赵念摇头:“不对。是因为古人知道,无论帝王将相,还是贩夫走卒,都生于这片天地之下,同享一轮日月。所以,人人平等,始于认知。”
“宇宙洪荒呢?”
“宇是空间,宙是时间。我们每个人,都是浩瀚时空里的一粒尘埃。可哪怕是一粒尘,也有它的意义。”
巷子里渐渐聚拢越来越多的人:老人、乞丐、逃役的兵卒、被贬的官员……他们听着听着,竟有人落下泪来。
有人说,这少年讲的不是书,是在唤醒记忆。
***
某夜,风雨交加。
赵念独坐庙中,手持那本删改版《逆鳞录》,轻轻摩挲。窗外电光闪过,照见他眼中一抹深沉悲悯。
忽然,门被推开。
一位披斗篷的男子走入,摘下帽兜??竟是赵承渊!
可他不再苍老,面容竟如三十许人,双目清明,手臂上的铜丝纹路已然消失。
“你……没死?”赵念震惊起身。
“我没死。”赵承渊微笑,“我只是从阵眼中解脱了。当你在青城山说出‘慈悲才是心灯’那一刻,封印完成了真正的转化??它不再靠牺牲维持,而是靠信念传承。”
他走到灯前,伸手轻触火焰,竟毫无灼伤。
“你知道吗?当年我以为掌控一切就能拯救天下,结果害死了兄弟,背叛了初心。而你,什么都没做,只是坚持教孩子认字,却让更多人明白了什么是‘信’。”
赵念低头:“可我还是怕。怕有一天,我会变成镜中那个穿龙袍的人。”
“那就永远记住现在。”赵承渊握住他的手,“记住这些孩子的笑脸,记住这座破庙的冷风,记住你自己也曾是个无助的盲童。权力会腐蚀人,但记忆不会。只要你不忘记来时的路,你就永远不会迷失。”
两人沉默良久。
雷声渐歇,雨停云散。
远处钟楼传来晨钟,七响之后,又有童声隐隐飘来:
>“寒来暑往,秋收冬藏……”
赵承渊望着东方微曦,轻声道:“新一代的‘心灯’,已经开始燃烧了。”
***
半年后,西域敦煌莫高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