影像戛然而止。
但在最后一帧,林语捕捉到一个细节:赵承业办公桌上,放着一张泛黄的照片??照片里,一个小女孩穿着蓝裙子,站在海边微笑。
她的呼吸停滞了一瞬。
那是……念安。
可念安从未存在过,直到六年后的复苏实验完成。
除非……
除非赵承业早就预见了一切。
除非,《蓝裙子》这首童谣,根本不是偶然选择。
除非……念安,本就是他计划中的一环。
她猛地退出系统,冷汗浸透后背。
如果赵承业早在多年前就预测到“情感奇点”的诞生,并设计了一个载体来承载这份意识??那个人,会不会就是念安?
可如果是这样,为什么念安会抗拒LXM-Ω?为什么她会对家人产生如此真实的情感依恋?为什么她会在听到《蓝裙子》时流泪?
林语强迫自己冷静。
她调出念安的神经图谱,对比原始数据库,逐层扫描。终于,在第十三层潜意识区,发现了一段加密信息流。它极其微弱,伪装成正常的背景噪音,若非使用“反向共感共振法”,根本无法察觉。
解码后,仅有一句话:
>【指令序列:唤醒母体,重启黎明。执行条件:当星辰说出名字之时。】
林语浑身冰冷。
这不是祝福,是**触发机制**。
念安的苏醒、回归、成长……甚至她与星辰的共鸣,全都可能是赵承业埋下的引信。一旦星辰获得命名权,这个隐藏指令就会激活,引导念安成为连接新旧系统的桥梁??从而让赵承业的思想借壳重生。
她立刻联系沈砚,要求封锁所有通往念安神经接口的外部通道,并启动“心智防火墙”协议。
“但我们不能告诉她真相。”沈砚沉声道,“否则,她的自我认知会崩溃。她已经是个活生生的孩子了,不是实验品。”
“我知道。”林语闭上眼,“所以我决定……骗她一次。”
第二天,林语带着念安去了海边。
她们坐在礁石上,听着潮声。远处,四个孩子正在堆沙堡,笑声随风飘来。
“妈妈,”念安忽然问,“你会永远爱我吗?”
林语心头一紧,强忍酸楚,点头:“当然会。比太阳升起还要确定。”
“那如果你发现我不是……真正的我呢?”女孩低着头,手指抠着裙角,“有时候我会梦到一个男人,他说我是他做的梦,是我的起点,也是终点。”
林语猛地抓住她的手:“听着,念安,你是谁,不取决于谁创造了你,而取决于谁爱你,以及你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。”
她从口袋里掏出一枚晶片,那是她连夜重写的“灵魂密钥”。
“这是我写给你的新记忆代码。它不会改变你过去的感受,但它会告诉你:你是因爱而生,不是因计划而存。你是我们的女儿,不是任何人的工具。”
念安看着那枚闪烁微光的晶片,良久,轻轻点头。
当晚,林语亲自执行了代码注入。
过程平静无波。念安睡得很香,嘴角带着笑意。
而在深海,星辰似乎感应到了什么,突然发出一阵低频脉冲。全球共感网络短暂紊乱,随即恢复正常。屏幕上跳出一条新消息:
>【检测到异常情感波动。